技术博客
三维点云到二维图像的精确投影:LiDAR与相机坐标系转换解析

三维点云到二维图像的精确投影:LiDAR与相机坐标系转换解析

作者: 万维易源
2024-11-17
csdn
LiDAR3D点相机2D图像畸变

摘要

要将LiDAR坐标系下的3D点投影到相机的2D图像上,需要经过一系列精确的步骤。首先,使用外参矩阵将点云的3D坐标转换到相机坐标系下的坐标(Xc, Yc, Zc),并排除Zc小于等于0的点。接着,将Xc和Yc坐标除以Zc,得到未校正的2D坐标(Xc/Zc, Yc/Zc)。然后,根据相机厂家提供的畸变模型和畸变系数,对这些2D坐标进行校正,得到校正后的坐标(X, Y)。最后,将校正后的坐标扩展为齐次坐标,转置后乘以相机的3x3内参矩阵,从而得到最终的像素坐标(u, v)。这一过程与直接连乘公式不同,因为它考虑了相机畸变的影响。

关键词

LiDAR, 3D点, 相机, 2D图像, 畸变

一、坐标系转换基础

1.1 LiDAR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的概念

在现代计算机视觉和自动驾驶技术中,LiDAR(光探测和测距)和相机是两种常用的传感器。LiDAR通过发射激光脉冲并测量反射时间来获取环境中的三维点云数据,而相机则捕捉二维图像。这两种传感器的数据融合对于实现高精度的环境感知至关重要。

LiDAR坐标系是指LiDAR设备所处的空间坐标系统。在这个坐标系中,每个点的位置由三个坐标值 (X, Y, Z) 表示,分别对应于点在空间中的前后、左右和上下位置。LiDAR点云数据通常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分辨率,能够提供丰富的几何信息。

相机坐标系则是指相机镜头中心所在的坐标系统。在这个坐标系中,点的位置同样由三个坐标值 (Xc, Yc, Zc) 表示,但这些坐标值是相对于相机镜头中心的。相机坐标系中的点可以进一步投影到二维图像平面上,形成我们常见的图像。

为了将LiDAR坐标系下的3D点投影到相机的2D图像上,必须将点云数据从LiDAR坐标系转换到相机坐标系。这一过程涉及到外参矩阵的应用,确保两个坐标系之间的准确对齐。

1.2 外参矩阵在坐标转换中的作用

外参矩阵(Extrinsic Matrix)用于描述相机和LiDAR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姿态关系。它是一个4x4的矩阵,包含旋转和平移信息。具体来说,外参矩阵可以表示为:

[ \mathbf{T} = \begin{bmatrix}
\mathbf{R} & \mathbf{t} \
\mathbf{0}^T & 1
\end{bmatrix} ]

其中,(\mathbf{R}) 是一个3x3的旋转矩阵,表示LiDAR坐标系到相机坐标系的旋转关系;(\mathbf{t}) 是一个3x1的平移向量,表示LiDAR坐标系原点到相机坐标系原点的平移距离。

通过外参矩阵,可以将LiDAR坐标系下的3D点 ((X, Y, Z)) 转换到相机坐标系下的3D点 ((Xc, Yc, Zc))。具体的转换公式为:

[ \begin{bmatrix}
Xc \
Yc \
Zc \
1
\end{bmatrix} = \mathbf{T} \begin{bmatrix}
X \
Y \
Z \
1
\end{bmatrix} ]

在实际应用中,需要注意的是,只有当 (Zc > 0) 时,点才位于相机前方,可以在图像上进行投影。如果 (Zc \leq 0),则该点位于相机后方或在相机平面上,无法在图像上正确投影,因此需要排除这些点。

外参矩阵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点云数据在图像上的投影效果。因此,在实际操作中,通常需要通过标定过程来精确确定外参矩阵的参数,确保两个坐标系之间的对齐精度。这一步骤对于实现高质量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至关重要。

二、点云数据预处理

2.1 排除相机前方无法投影的点

在将LiDAR坐标系下的3D点投影到相机的2D图像上时,一个关键的步骤是排除那些位于相机前方无法投影的点。具体来说,当点云数据从LiDAR坐标系转换到相机坐标系后,需要检查每个点的 (Zc) 坐标值。如果 (Zc \leq 0),则该点位于相机后方或在相机平面上,无法在图像上正确投影,因此必须将其排除。

这一排除过程不仅是为了避免计算错误,更是为了确保最终生成的2D图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在自动驾驶和机器人导航等应用场景中,任何不准确的点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。因此,严格筛选出有效的点云数据是至关重要的。

2.2 点云数据的坐标系转换步骤

将LiDAR坐标系下的3D点投影到相机的2D图像上,需要经过一系列精确的坐标系转换步骤。以下是详细的步骤说明:

  1. 使用外参矩阵进行坐标转换
    首先,利用外参矩阵 (\mathbf{T}) 将LiDAR坐标系下的3D点 ((X, Y, Z)) 转换到相机坐标系下的3D点 ((Xc, Yc, Zc))。具体的转换公式为:
    [
    \begin{bmatrix}
    Xc \
    Yc \
    Zc \
    1
    \end{bmatrix} = \mathbf{T} \begin{bmatrix}
    X \
    Y \
    Z \
    1
    \end{bmatrix}
    ]
    其中外参矩阵 (\mathbf{T}) 包含旋转矩阵 (\mathbf{R}) 和平移向量 (\mathbf{t}),确保了两个坐标系之间的准确对齐。
  2. 排除无效点
    在转换后的点云数据中,检查每个点的 (Zc) 坐标值。如果 (Zc \leq 0),则该点位于相机后方或在相机平面上,无法在图像上正确投影,因此需要将其排除。这一步骤确保了所有参与后续计算的点都是有效且可投影的。
  3. 计算未校正的2D坐标
    对于每个有效的点,将 (Xc) 和 (Yc) 坐标除以 (Zc),得到未校正的2D坐标 ((Xc/Zc, Yc/Zc))。这一步骤将3D坐标投影到了相机的图像平面上,但尚未考虑相机的畸变影响。
  4. 校正畸变
    根据相机厂家提供的畸变模型和畸变系数,对未校正的2D坐标进行校正,得到校正后的坐标 ((X, Y))。相机畸变包括径向畸变和切向畸变,这些畸变会导致图像中的点偏离其真实位置。通过校正畸变,可以提高投影点的精度。
  5. 计算最终的像素坐标
    最后,将校正后的坐标 ((X, Y)) 扩展为齐次坐标,转置后乘以相机的3x3内参矩阵 (\mathbf{K}),从而得到最终的像素坐标 ((u, v))。具体的计算公式为:
    [
    \begin{bmatrix}
    u \
    v \
    1
    \end{bmatrix} = \mathbf{K} \begin{bmatrix}
    X \
    Y \
    1
    \end{bmatrix}
    ]
    内参矩阵 (\mathbf{K}) 包含焦距和主点坐标等参数,确保了2D坐标在图像平面上的准确投影。
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将LiDAR坐标系下的3D点精确地投影到相机的2D图像上,实现多传感器数据的有效融合。这一过程不仅考虑了坐标系转换的复杂性,还充分考虑了相机畸变的影响,确保了最终结果的高精度和可靠性。

三、二维坐标的获取与校正

3.1 未校正2D坐标的计算方法

在将LiDAR坐标系下的3D点投影到相机的2D图像上时,计算未校正的2D坐标是关键的中间步骤。这一过程涉及将点云数据从3D空间投影到2D图像平面,但尚未考虑相机的畸变影响。具体来说,对于每个有效的点,需要将 (Xc) 和 (Yc) 坐标除以 (Zc),得到未校正的2D坐标 ((Xc/Zc, Yc/Zc))。

这一步骤的数学表达式为:
[
\left( \frac{Xc}{Zc}, \frac{Yc}{Zc} \right)
]

通过这一计算,3D点被投影到了相机的图像平面上。然而,由于相机的光学特性,这些未校正的2D坐标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。因此,接下来的步骤是对这些坐标进行畸变校正,以确保最终的投影点更加准确。

3.2 相机畸变模型与畸变系数的应用

相机畸变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。常见的畸变类型包括径向畸变和切向畸变。径向畸变导致图像中的点沿着半径方向发生位移,而切向畸变则导致图像中的点沿切线方向发生位移。这些畸变会使得图像中的直线变得弯曲,影响图像的几何精度。

为了校正这些畸变,需要使用相机厂家提供的畸变模型和畸变系数。畸变模型通常包括径向畸变系数 (k_1, k_2, k_3) 和切向畸变系数 (p_1, p_2)。这些系数可以通过相机标定过程获得,确保畸变校正的准确性。

具体的畸变校正公式为:
[
\begin{aligned}
x_{\text{distorted}} &= x + (x - x_c)(k_1 r^2 + k_2 r^4 + k_3 r^6) + 2p_1(x - x_c)(y - y_c) + p_2(r^2 + 2(x - x_c)^2) \
y_{\text{distorted}} &= y + (y - y_c)(k_1 r^2 + k_2 r^4 + k_3 r^6) + p_1(r^2 + 2(y - y_c)^2) + 2p_2(x - x_c)(y - y_c)
\end{aligned}
]

其中,(r) 是点到主点的距离,即 (r = \sqrt{(x - x_c)^2 + (y - y_c)^2}),((x_c, y_c)) 是主点坐标。

通过应用上述畸变校正公式,可以将未校正的2D坐标 ((Xc/Zc, Yc/Zc)) 转换为校正后的2D坐标 ((X, Y))。这一过程显著提高了投影点的精度,确保了最终生成的2D图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

3.3 校正后的2D坐标计算

在完成畸变校正后,下一步是将校正后的2D坐标 ((X, Y)) 转换为最终的像素坐标 ((u, v))。这一过程需要使用相机的内参矩阵 (\mathbf{K}),该矩阵包含了焦距和主点坐标等参数,确保了2D坐标在图像平面上的准确投影。

内参矩阵 (\mathbf{K}) 的形式为:
[
\mathbf{K} = \begin{bmatrix}
f_x & 0 & c_x \
0 & f_y & c_y \
0 & 0 & 1
\end{bmatrix}
]

其中,(f_x) 和 (f_y) 分别是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焦距,(c_x) 和 (c_y) 是主点坐标。

具体的计算公式为:
[
\begin{bmatrix}
u \
v \
1
\end{bmatrix} = \mathbf{K} \begin{bmatrix}
X \
Y \
1
\end{bmatrix}
]

通过这一计算,校正后的2D坐标 ((X, Y)) 被转换为最终的像素坐标 ((u, v))。这一过程不仅考虑了坐标系转换的复杂性,还充分考虑了相机畸变的影响,确保了最终结果的高精度和可靠性。
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将LiDAR坐标系下的3D点精确地投影到相机的2D图像上,实现多传感器数据的有效融合。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,还为自动驾驶、机器人导航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

四、像素坐标的转换

4.1 校正后坐标的齐次坐标扩展

在将LiDAR坐标系下的3D点投影到相机的2D图像上时,校正后的2D坐标 ((X, Y)) 需要进一步处理,以便最终转换为像素坐标 ((u, v))。这一过程的关键步骤是将校正后的2D坐标扩展为齐次坐标。齐次坐标是一种数学工具,通过增加一个额外的维度,使得坐标变换更加方便和统一。

具体来说,将校正后的2D坐标 ((X, Y)) 扩展为齐次坐标的形式为:
[
\begin{bmatrix}
X \
Y \
1
\end{bmatrix}
]

这一扩展不仅简化了后续的计算,还确保了坐标变换的一致性和准确性。齐次坐标在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中广泛使用,特别是在处理投影变换和仿射变换时,能够有效地避免除法运算带来的数值不稳定问题。

4.2 内参矩阵在像素坐标计算中的作用

内参矩阵(Intrinsic Matrix)是相机的一个重要参数,它描述了相机内部的光学特性和成像平面的关系。内参矩阵通常是一个3x3的矩阵,包含焦距和主点坐标等参数。具体形式为:
[
\mathbf{K} = \begin{bmatrix}
f_x & 0 & c_x \
0 & f_y & c_y \
0 & 0 & 1
\end{bmatrix}
]

其中,(f_x) 和 (f_y) 分别是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焦距,(c_x) 和 (c_y) 是主点坐标。内参矩阵的作用是将相机坐标系下的2D坐标转换为图像平面上的像素坐标。

在将校正后的2D坐标 ((X, Y)) 转换为像素坐标 ((u, v)) 时,需要将齐次坐标 (\begin{bmatrix} X \ Y \ 1 \end{bmatrix}) 乘以内参矩阵 (\mathbf{K})。具体的计算公式为:
[
\begin{bmatrix}
u \
v \
w
\end{bmatrix} = \mathbf{K} \begin{bmatrix}
X \
Y \
1
\end{bmatrix}
]

这里,(u) 和 (v) 是最终的像素坐标,而 (w) 是齐次坐标中的第三个分量。为了得到最终的像素坐标,需要将 (u) 和 (v) 除以 (w):
[
u' = \frac{u}{w}, \quad v' = \frac{v}{w}
]

内参矩阵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最终像素坐标的精度。因此,在实际应用中,通常需要通过相机标定过程来精确确定内参矩阵的参数,确保图像的几何精度和一致性。

4.3 像素坐标(u, v)的最终获取

通过上述步骤,可以将校正后的2D坐标 ((X, Y)) 转换为最终的像素坐标 ((u, v))。这一过程不仅考虑了坐标系转换的复杂性,还充分考虑了相机畸变的影响,确保了最终结果的高精度和可靠性。

具体来说,将齐次坐标 (\begin{bmatrix} X \ Y \ 1 \end{bmatrix}) 乘以内参矩阵 (\mathbf{K}) 后,得到的齐次坐标 (\begin{bmatrix} u \ v \ w \end{bmatrix}) 需要进行归一化处理,即将 (u) 和 (v) 除以 (w),得到最终的像素坐标 ((u', v'))。这一过程的数学表达式为:
[
\begin{bmatrix}
u' \
v'
\end{bmatrix} = \begin{bmatrix}
\frac{u}{w} \
\frac{v}{w}
\end{bmatrix}
]

最终的像素坐标 ((u', v')) 表示了LiDAR坐标系下的3D点在相机2D图像上的位置。这一过程不仅实现了多传感器数据的有效融合,还为自动驾驶、机器人导航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
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将LiDAR坐标系下的3D点精确地投影到相机的2D图像上,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数据的精度,还为实现高精度的环境感知和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
五、与传统方法的比较

5.1 直接连乘公式的局限

在将LiDAR坐标系下的3D点投影到相机的2D图像上时,许多文献和教程中提到了一种直接连乘的方法。这种方法看似简洁高效,但实际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局限性。直接连乘公式通常将外参矩阵、内参矩阵以及点云数据的坐标转换过程合并为一个单一的矩阵运算,省去了中间步骤的显式计算。然而,这种简化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快速得到结果,但却忽视了相机畸变的影响,导致最终的投影点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。

具体来说,直接连乘公式假设相机没有畸变,或者畸变非常小,可以忽略不计。然而,在实际应用中,相机的畸变是不可避免的。径向畸变和切向畸变会导致图像中的点偏离其真实位置,尤其是在图像边缘区域,这种影响更为明显。如果直接使用连乘公式而不进行畸变校正,最终生成的2D图像将失去几何精度,无法满足高精度应用的需求。

此外,直接连乘公式在处理复杂场景时也显得力不从心。例如,在自动驾驶和机器人导航中,环境中的物体可能处于不同的距离和角度,直接连乘公式难以适应这些变化,导致投影结果的不一致性和不可靠性。因此,尽管直接连乘公式在某些简单场景下可以提供快速的结果,但在需要高精度和可靠性的应用中,这种方法显然不够完善。

5.2 考虑畸变影响的重要性

在将LiDAR坐标系下的3D点投影到相机的2D图像上时,考虑相机畸变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。相机畸变包括径向畸变和切向畸变,这些畸变会导致图像中的点偏离其真实位置,严重影响图像的几何精度。因此,对这些畸变进行校正是提高投影点精度的关键步骤。

首先,径向畸变是由于镜头的非线性特性引起的,导致图像中的点沿着半径方向发生位移。这种畸变在图像边缘尤为明显,如果不进行校正,会导致投影点的严重偏移。切向畸变则是由于镜头和成像平面之间的安装误差引起的,导致图像中的点沿切线方向发生位移。这两种畸变都会影响图像的几何精度,因此必须进行校正。

具体的畸变校正公式为:
[
\begin{aligned}
x_{\text{distorted}} &= x + (x - x_c)(k_1 r^2 + k_2 r^4 + k_3 r^6) + 2p_1(x - x_c)(y - y_c) + p_2(r^2 + 2(x - x_c)^2) \
y_{\text{distorted}} &= y + (y - y_c)(k_1 r^2 + k_2 r^4 + k_3 r^6) + p_1(r^2 + 2(y - y_c)^2) + 2p_2(x - x_c)(y - y_c)
\end{aligned}
]

其中,(r) 是点到主点的距离,即 (r = \sqrt{(x - x_c)^2 + (y - y_c)^2}),((x_c, y_c)) 是主点坐标。通过应用上述畸变校正公式,可以将未校正的2D坐标 ((Xc/Zc, Yc/Zc)) 转换为校正后的2D坐标 ((X, Y))。

在完成畸变校正后,下一步是将校正后的2D坐标 ((X, Y)) 转换为最终的像素坐标 ((u, v))。这一过程需要使用相机的内参矩阵 (\mathbf{K}),该矩阵包含了焦距和主点坐标等参数,确保了2D坐标在图像平面上的准确投影。具体的计算公式为:
[
\begin{bmatrix}
u \
v \
1
\end{bmatrix} = \mathbf{K} \begin{bmatrix}
X \
Y \
1
\end{bmatrix}
]

通过这一计算,校正后的2D坐标 ((X, Y)) 被转换为最终的像素坐标 ((u, v))。这一过程不仅考虑了坐标系转换的复杂性,还充分考虑了相机畸变的影响,确保了最终结果的高精度和可靠性。

总之,考虑相机畸变的影响是实现高精度3D点投影的关键步骤。通过精确的畸变校正,可以显著提高投影点的精度,确保最终生成的2D图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数据的精度,还为自动驾驶、机器人导航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

六、总结

本文详细介绍了将LiDAR坐标系下的3D点投影到相机2D图像上的完整过程。首先,通过外参矩阵将点云数据从LiDAR坐标系转换到相机坐标系,并排除了 (Zc \leq 0) 的无效点。接着,计算未校正的2D坐标 ((Xc/Zc, Yc/Zc)),并根据相机厂家提供的畸变模型和畸变系数进行校正,得到校正后的2D坐标 ((X, Y))。最后,将校正后的2D坐标扩展为齐次坐标,乘以内参矩阵 (\mathbf{K}),得到最终的像素坐标 ((u, v))。

与传统的直接连乘公式相比,本文的方法充分考虑了相机畸变的影响,确保了投影点的高精度和可靠性。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,还为自动驾驶、机器人导航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通过精确的坐标转换和畸变校正,可以实现多传感器数据的有效融合,为高精度的环境感知和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。